人勤一世千川绿,牛奋四蹄万顷黄。牛是淳朴吃苦、任劳任怨、乐于奉献的代名词,它以勤勤恳恳、埋头苦干的精神为世人所歌颂与赞赏。牛国栋就有着老黄牛一样不凡的耐力,甘于奉献、默默负重;有着拓荒牛一样的坚韧,执拗强悍、勇于创新。凭借这样的“牛劲”,牛国栋从一名普通的轧钢工逐渐成长为了一名“大国工匠”。
牛国栋是太原钢铁(集团)有限公司不锈冷轧厂连轧作业区班长,1997年,年仅22岁的牛国栋从一名普普通通的轧钢工人起步,到轧机主操、带班班长、再到大班长。一个个岗位,一步步走来,在太钢工作的20年里,他勤恳付出,扎实学习,刻苦钻研,被同事们亲切的称为“牛班长”。他先后荣获“中国青年五四奖章”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等荣誉称号。2012年,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,2017年,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。
“我最初的梦想很简单,就是到太钢上班,然后做一名好工人。”牛国栋说。
中专毕业的牛国栋,在人才济济的太钢集团起点并不高。工作之初,因为许多事情“拿不起来”,他常常招致师傅和同事批评,甚至被骂过“猪脑子”。
凭着一股老黄牛般坚强踏实的“牛劲儿”,牛国栋开始观察师傅们的动作,看他们如何操作,找着机会使劲学,不懂的地方就问。看到牛国栋勤快又好学,老师傅们也都乐于教给他各自的“绝活儿”。不到一年时间,牛国栋就成了班组里的技术能手,成为了太钢的一块“好钢”。
2006年,年仅30岁的牛国栋,在太钢第27届技术比武中一举摘得轧钢“状元”桂冠,次年又蝉联冠军。这期间,牛国栋因工作出色当上了班长,还被派去德国培训。得到认可和激励的牛国栋,干劲儿更大了。
2012年初,太钢引进了世界规模最大、填补国内空白的宽幅光亮板生产线,但是外国专家对核心技术守口如瓶,操作时问题不断。牛国栋主动请缨,担任宽幅轧机大班长,开始了新的富有挑战意义的设备调试工作。
牛国栋带领新的团队,迎难而上刻苦钻研,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,他们就实现了一次过钢成功,试生产15天后即开始正式投产,创造了单机架轧机调试时间最短、投产最早、产品质量起点最高纪录,比通常从试车到投产的3个月时间大大缩短。
一路走来,从普通轧钢工人到轧钢技师,再到成为轧钢高级技师,现在又成长为劳模、党代表,牛国栋告诉记者,他今天的成绩靠的是勤恳踏实和拼命学习的“牛劲”,缺什么就补什么,需要什么就学什么,带着问题去学,和工友们一起学,学习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。
“如果你不学习或者学习太慢导致工作力不从心该怎么办?这就要坚持学习,提高学习效率。来了什么新技术,你就要学习,使自己能够很快跟上新的技术,只有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,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,只有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,才能全身心投入,干出成绩。”牛国栋说。
“在工作中学习,在学习中工作”,这已成为牛国栋学习型班组建设工作的座右铭。
创新是牛国栋快速成长的又一“法宝”。他告诉记者,作为一名现代化的产业工人要具有“拓荒牛”一样的精神,不能只低着头苦干,也得懂技术、会创新。
“我认为创新就是为生活和工作创造便利。”牛国栋说,“之前我就遇到一个小姑娘,我看到她带着手套还可以玩手机,我就仔细观察,原来她在手套的食指上掏了个洞,既方便了玩手机还可以保暖,这就是创新。”
“工人应立足岗位,勇于创新,创新是不分大小的。”牛国栋举例说,“以前,我们往产品上贴的都是大标签,不干胶粘到不锈钢卷上清理不下来;现在把标签缩小了,可以直接粘到钢卷的绷带上。小小标签的创新,为顾客省了清理的麻烦,为企业降低了成本。这种小小的创新,日积月累,时间长了,企业就会越来越有竞争力。”
工作之余,牛国栋喜欢看书,由此萌生了“创建学习型班组”的想法。2011年,以他的名字命名的“牛国栋创新工作室”正式成立。工作室先后被评为太原市、山西省、国家劳模创新工作室,截至2016年12月,该工作室累计创效8000多万元,取得国家12项专利,累计培养出高级技师6名,技师10名,完成创新项目攻关52项。
牛国栋所负责的轧机可以轧制光亮如镜的BA板,精细度要求极高。这些年,牛国栋创造了三项以他名字命名的先进操作法,不仅把产品的合格率从75%提高到了90%以上,还让轧制断带的次数降到每月0.5次,每月减少损失上百万元。
2013年牛国栋提出的“控制悠卷断带五步法”的个人操作法创效347万元;2014年负责的“优化12#轧机轧制工艺,提高BA板命中率项目”创效1200万元;2016年总结的“焊缝连续通过五机架连轧机一减二抬三调整”操作法创效1026万元……牛国栋通过创新带领他的班组呈上了一份完美的成绩单。
“十九大报告提出,建设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劳动者大军,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,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。”牛国栋说,“我们要以十九大报告为指引,努力成为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的新时代劳动者,把我们的团队打造成高水平的创新团队。”
牛国栋认为“工匠精神”就是一种职业精神,在工作中不怕苦、不怕累、不怕失败、爱岗敬业、精益求精。“通俗的讲就是不管干啥,执著坚韧去追求完美。”
“工匠和产业工人之间还有点小小的区别,对于产业工人来讲,大部分是普通产业工人,工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。”牛国栋说,“打造更多的‘工匠大师’,我觉得任重而道远,确实是一件很艰巨的任务,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。”
“2016年,当我参加工作20年来第一次听到有关报告中提出‘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’,兴奋的一晚上没睡好觉。”牛国栋回忆说,“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工匠精神的论述,更是说到我们一线工人的心坎上了,我希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成为风尚。”
“工匠不会凭空产生,工匠精神不能光说不干。”牛国栋说,“过去也有工匠,也有工匠精神,但是没有人去总结、关注。工匠精神需要环境,需要各方面的政策支持。”
“如今,我们很多工人也一直在热议什么是工匠,什么是工匠精神,各行各业有很多人立志要成为一名工匠。这说明工匠深得人们的喜爱,工匠也得到社会的认可,关键要落在‘干’字上。”
但是怎么能培养更多的工匠呢?牛国栋认为,首先要改变歧视和轻视普通劳动者的陈旧观念,同时要有效的提升产业工人、工匠队伍的工资待遇。“作为劳动者自身来讲,打铁还得自身硬,干一行,就把应该掌握的知识、技术、技能掌握好。要成为工匠,就要有‘牛劲’、有技术、有责任、讲拼搏。”牛国栋说。